ISO / IATF16949
hotline:
0760-86698723fax:0760-86698623
email:nlklw@vip.sina.com
zsnewland@sina.com
address:Land Industrial Park, No.26 Jin Hong Road, Ping Lan Industrial Zone, Sanxiang Town, Zhongshan City, Guangdong Province.
Publisher:zslandmetal.com
Published:2015-07-05
我是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经纶。去年九月,在“园子里最美的时候”,我来到了清华园,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生活。
但这并不是我和园子的第一次邂逅。
2013年暑假,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暑期学校。那时,对于我一个文科生来说,清华就是一个充满了理工男的高等学府,甚至是从未在我的高考志愿中考虑过的选项。短短几周暑校,学了什么大都已经忘记,但深深刻在脑海中的,是我和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从陌生到相识,和辅导员在夜晚的教室里谈人生的场景。那个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“不忘初心”。
清华给我最深的印象,是人。
每一个在园子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、自己的追求,他们天资聪慧,也勤奋踏实,他们真诚善良,在你迷茫的时候乐于倾听与帮助。当时我就想,我以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。
除了优秀的清华人,清华的文科也让我刮目相看。没想到这个“红色工程师的摇篮”也潜藏着许多人文社科的顶尖人才,于是后来,我顺理成章地参加了“领军计划”的选拔。
面试那天,我又来到清华园。那已经是十二月,寒风卷走了枝桠上的一切绿意。园子不似夏天那么“青春靓丽”,却给了我一种朴素庄重的真实触感。
成为“园子的主人”,这个梦想,在高考之后成为现实。我选择的不是炙手可热的经管学院,而是心向往之的新闻学院。
于是我也加入了在紫荆、闻馨各大食堂排队买香锅的大军;加入了紫操上迎着阳光奔跑刷卡的队伍;坐在文科图书馆的落地窗前安静地自习;在深夜的桃李地下围着桌子开会……这些场景,就这样从招生宣传片里走进了现实。
大一,我当了一年的班长,参加了第一次社会实践调研,在时代论坛办了自己第一场属于媒体人的讲座,学了一直想学的二外,和学院排球队一起拿下了马杯女排的冠军……我尝试了许多新鲜的东西,同时也结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。
多元是清华的特质。这里的人不囿于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既定的道路,而是相信脚踏实地能带来无限可能。这里有休学创业的理科学霸,也有自己拍片当导演的文艺青年,有热爱创作的音乐人,也有深入非洲的志愿者……每走进一步,我都能看到表面下更深层次的清华园,也在其中慢慢摸索自己成长的道路。作为一个未来要做记者的人,我关心人,因为一个地方的气质,是由里面的人所决定的。
也许,刚刚度过大一的我对园子的理解还很浅薄,这里还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去探索。但在这里,我们可以从忙碌的生活中飞速蜕变成长,从一次次迷茫中反思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在一个个挑战过后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previous:none
next: 大数据告诉你清华毕业生都去哪儿了?